2008年9月13日至14日,学院党委组织全体教工党员利用周末和中秋节放假之际奔赴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大家分乘三辆轿车一路谈笑风生,精神抖擞,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宝塔山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黄帝陵。
由于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在扩建装修,仅开放了部分展馆,展出了部分文物和照片。尽管如此,从这里仍可强烈地感受到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的气氛,不由得使人心生敬意。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大家在这里参观了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当年所住的窑洞;毛泽东当年种的菜地以及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的石桌。走进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导同志的居所参观,为伟人在这简陋的居所创造了的无数奇迹而惊叹不已。当大家看到毛主席与美国记者斯特朗交谈的小石桌时,仿佛听到了主席那“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声音。
枣园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筹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大家在这里参观了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旧居等。学院在枣园“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广场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陈光德教授发表了重要讲话。陈光德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陈光德书记在讲话中希望每个党员牢记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鼓舞自己、鞭策自己,超越自己,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之后大家一同观看了《延安保卫战》,并与当地演员一起吼起了信天游,扭起了秧歌,打起了腰鼓。我院体育教研室的部分老师还现场作了精彩的武术和健美操表演,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
14日一大早,全体党员同志徒步登上了延安标志性景点――宝塔山。宝塔山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成为人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在宝塔山上,全体党员在院党委副书记韩超副研究员的带领下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重温了入党誓词,坚定了理想信念。
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不仅是一次实地接受延安精神再教育的过程,也是一次同志之间广泛交流,加深了解,增强团结,增进感情的过程。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更加坚定了政治信念,增强了党性观念,强化了党员责任意识,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红色之旅是和谐、鼓舞人心的快乐之旅,必将会进一步焕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文 普社 马妤
图 马妤 恩奇
编辑 马妤